本网讯【记者 袁军】2025年10月6日,中秋之夜,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古镇灯火阑珊,流光溢彩。一场以“台海两岸千人同拜月,万人赏月诵中秋”为主题的中秋祭月大典在此盛大举行。这场融合传统礼制与国潮美学的文化盛事,不仅重现了宋时风雅,更以创新形式架起海峡两岸的情感桥梁,在明月清辉下书写了“同根同源、同心同愿”的时代新篇。
守正创新:千年古礼的当代活化祭月

两岸同心:桂枝题字共书团圆
本次活动最具深意的突破,在于以文化仪式重构两岸情感联结。台湾同胞受邀参与摆供、分福胙等核心环节,更在“赠桂寄愿”“合璧题字”等创新设计中实现心灵共鸣。当大陆礼生将象征“折桂寄情”的桂枝递予台胞,二人携手挥毫,墨痕交融间,宝岛的“月”与大陆的“圆”合为一幅“月圆”卷轴。背景中“虹桥飞渡”的视觉意象,恰似一道跨越海峡的虹桥,诠释着“同守一轮月,共书一个圆”的血脉深情。
祈愿山河:河灯明月照归途
夜幕中,盏盏河灯顺流而下,与天际明月交相辉映;祈愿树下,两岸同胞系挂的祝福卡片随风轻扬。活动最终在千人齐唱《歌唱祖国》的磅礴歌声中达到高潮——这一刻,个人情怀升华为家国大爱,古典诗意与时代强音共振,生动演绎了苏轼“千里共婵娟”的千年愿景如何在今日化为“万里同此心”的现实画卷。
文化为媒:一场跨越时空的“精神还乡”
此次活动不仅是民俗节庆的创新表达,更是一场以明月为媒、文化为桥的“精神还乡”。通过沉浸式还原苏轼笔下“文化还乡”的诗意叙事,柳江古镇以祭月古礼为载体,唤醒两岸同胞对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集体记忆。正如活动现场学者所言:“当两岸双手共捧桂枝、共题墨字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仪式,更是文明基因的复归与认同。”
本次祭月大典以古典美学为表、时代精神为里,既彰显了中华文化“守正创新”的生命力,亦构建了两岸交流“由心而通”的新范式。月圆人圆,天下大同——这场跨越海峡的文化盛宴,终将如那夜升起的明月,在历史长河中持续照耀两岸同胞共筑未来的征途。
本文不代表 国际新闻网 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newsw.cn/world/2025/10/11/archives/409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