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新闻网【记者袁军 陈红】致敬教育,向光而行。 11月11日,以”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践”为主题的2023亚洲教育论坛”中小学教育论坛”在成都举行 ,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、院长罗清红,星海教育集团董事长、新川外国语学校创始人陈星海致辞。

(电子科技大学附小党委书记康永邦)
成都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龚智发,成都市教科院附属中学校长潘君,成都市石室中学副校长、石室成飞中学党总支书记赵清芳,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康永邦,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易永伦,成都新川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秦智超,成都七中英才学校党总支书记、校长伍新春,成都市石室中学党委书记、成都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田间,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副校长藏玲,成外附小党总支书记、校长梅花,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党总支书记赖晗梅做主旨演讲。
“教育向未来,未来在哪里,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抵达的地方,而是一个需要去创造的地方,迎接挑战的最好方式就是亲手去创造未来。”星海教育集团董事长、新川外国语学校创始人陈星海认为, 从世界格局到教育格局,从人工智能到教育创新,亚洲教育论坛·中小学教育论坛是对未来教育的一种思考和积极探索。未来,从教育布局上,要做到公办民办协同发展;从学校发展来讲,要做到开放办学,多元发展,实现学校差异化,为家长提供更多元的选择。
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康永邦 认为,真正的高质量教育,需要践行健康第一理念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一直倡导“五指理论”,探索学生个性化发展,推进体育课程改革,强健学生体质。此外,学校还树立健康标准,将儿童健康看作评价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。
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易永伦 认为,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课堂。高质量的课堂需要“七个一工程”,即升级治理工程,为保障;营造文化氛围,为赋能;打造教学团队,为根本;明确教学范式,为载体;坚持评价标准,为指南;强化过程管理,为规范;扎实校本教研,为助力。所谓治理工程,一是把握校史脉络,为教师立德铸魂。二是用特色发展,为教师塑型筑基。在教学范式方面,通过师生对话、生生对话、自我对话,课堂对话,家校对话,让课堂建设探索回归之路。此外,校本教研,为教学策略、教学评价、教学观念、教学实施理论助力,让教师深度学习、科学提升。
“让每一个孩子在新川都能够被看见,让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能得到尊重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新川得到他未来的自信和开心,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家长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。”在成都新川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秦智超看来,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,基础教育是基点,高等教育是龙头。新川外国语学校开展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实践,依托“信息化”建设,创新“学业水平”提升闭环,打造多维度培养方案。此外,学校还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、开设“家长成长课程”、形成新川教师画像等,协调各方力量做好教育。
成都市石室中学党委书记、成都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田间 讲到,文化育人贯穿于石室中学办学治校,特别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。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校史文化深度融合。学校还分类打造灵活复用的学习空间、个性多元的时间空间、精彩纷呈的活动空间三大场域,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生态体系。
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副校长藏玲以 《馆校合作 赋能学生高质量发展》为演讲主题。目前,成都各大博物馆正成为打卡新潮流。如何结合历史馆藏,寓教于乐,成为成都七中育才发展的新起点、新探索。持续13年的“文史探究活动”,让学校博物馆课程特色鲜明。基于巴蜀文化,建构了寻根溯源、传承创新、家国情怀三大课程体系,开设了地理、历史艺术、历史生物、音乐信息等13门跨学科课程。学生从最开始的走走看看听听,到现在的深入研究,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实践探索。
成外附小党总支书记、校长梅花 谈到,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关键,在于重视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,通过高品质的学校课程建设,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发展可能性。对此,成外附小不断加强国际化教育,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能力;培养孩子分辨视角,拥有批判思维和同理心;还要培养全球意识、社会责任和对其他文化的尊重。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党总支书记赖晗梅认为,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于优化学校治理,其时代意义就在于,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落实国家教育主张的必然要求,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自主发展机制建设的强大引擎,是推动协同育人和建构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保障。治理的优化需从多元共治、依法治校、组织重构、机制体制建设、学校文化引领五个维度齐发力。
(电子科大附小党委书记康永邦和国际新闻网记者袁军在2023年亚洲教育论坛现场合影留念)
本文不代表 国际新闻网 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newsw.cn/asia-pacific-news/2023/11/12/archives/28372